青岛市农业机械管理局2014年工作要点
作者:admin点击次数:1762发布时间:2016-11-23
2014年全市农机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用改革的精神、科学的发展方式,以农业全程和全面机械化发展为主线,改革购机补贴操作程序,着力健全公益性和社会化两个服务体系,深入开展农机化推进项目质量提升、 “十镇百社千户” 农机化示范创建、农机安全监理进社区三大主题活动,加强科技推广、耕作方式、人才培养、信息化管理四项示范创新,提升改革创新、善谋实干、调查研究、文化建设、廉政勤政五种能力,为建设青岛特色现代农业提供坚实的技术装备支撑。争取农机总动力达到820万千瓦,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综合水平超过87%。
一、精心组织分类指导,加速推进农业全程和全面机械化进程
(一)全力推进农业全程机械化。精心组织春耕、三夏、三秋农机化生产,继续提升玉米联合机收水平,扩大耕种收机械化 “一条龙”作业,推进粮食作物由耕种收环节机械化向产前、产后延伸,大力发展种子加工和粮食烘干机械化。着力推进经济作物机械化,力争六大经济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达到65%。积极推动花生机播标准化,大力推广花生联合收获,使花生机收率超过68%;开展马铃薯机械化播种、覆土、田园管理、杀秧和收获作业,探索全程机械化的生产模式;积极调整种植模式,尽快突破大蒜机械化播种难关。
(二)加快推进农业全面机械化。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统筹发展设施农业、畜牧业、渔业、林果业和农产品初加工业机械化,努力形成农村各业协调发展、各区域互动发展新格局。平原地区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基础上,依靠机械化引领农业结构调整。丘陵山区积极发展小型轻便、经济适用机械。沿海滩涂地区以发展高效、生态机械为主导,推动海水健康养殖和盐碱地开发机械化。郊区积极发展轻便、精准、智能化农机具,促进以观光休闲为主要内容的都市农业发展。
(三)切实加强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建立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体系,遵循“农机部门直接监管,安全监管部门综合监管,地方政府属地监管”、“属地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以属地管理为主”和“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全面加强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全面排查农机生产安全隐患,建立健全农机安全生产议事工作机制、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安全月工作制度,加强网格化监管,扎实推进“平安农机”全域共创,打造新型基层农机安全监管服务体系,确保农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使全市“三率”水平超过70%。
二、以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为重点,为加速农业全程和全面机械化进程提供装备保障
(一)全面推行“自主购机、县级结算、直补到卡”。改革购机补贴操作程序,缩小补贴范围,降低补贴标准,取消补贴累加,实行农民自主购机、带机申请审核,资金由区、市财政结算、直补到农民一卡通。开展金融机构支持农户购机补贴贷款试点,减轻农民筹资压力。加大政策信息公开力度,积极受理群众投诉举报,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改革经销商管理办法,促进市场充分竞争,让农民成为最大受益者。与财政等部门加强联合监管,实行绩效管理评价,检查和考核结果与下年度项目资金分配和评比表彰挂钩。根据基层工作量大幅增加的需求,协调解决工作经费保障,适时组织专项调研和人员培训,确保“自主购机”顺利推进。
(二)优化农业装备结构。通过购机补贴增加装备数量,促进机具更新换代技术升级,以玉米联合收获、花生薯类收获、保护性耕作、土地深松、粮食烘干等机械为重点补贴机具,争取做到应补尽补。加快淘汰报废高耗能老旧机具,推进农机化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
三、健全新型农机化服务体系,为加速农业全程和全面机械化进程提供体系保障
(一)健全新型农机公共服务体系。服务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推动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向基层延伸。按照“有钱办事、有人干事、管服结合”的思路,提倡建立以县管为主、“三权归县”的区域化农机管理服务站。以中心镇、农村社区为依托,建设一批农机安全监理服务中心和窗口,打造新型基层农机安全监管服务体系,并适时增加推广、培训和保护性耕作等职责,逐步发展成为综合性基层农机服务中心。积极推进基层农机推广体系项目建设,提高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到位率。
(二)健全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适应农业规模经营加快发展的趋势,鼓励农机合作社流转土地,开展粮食烘干、农产品加工等服务项目,成为既开展农机作业服务,又从事生产经营的新型农机经营服务主体,加快提高组织化程度,释放发展活力。培育农机作业市场,以农机合作社为主体,为其他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程化农机作业服务。培育农机维修市场,以区域性农机维修中心为方向,构建布局合理、服务规范、便捷高效的服务网络。培育农机供应市场,健全农机销售和零配件供应网络,大力发展高端农机4S店。
四、开展三大主题活动,为加速农业全程和全面机械化进程提供载体保障
(一)开展农机化推进项目质量提升活动。整合农机服务推广项目,坚持规划先行、高点定位、集中扶持,着眼全国一流标准,建设一批标杆工程。推动示范基地高端化建设,以国际眼光,大力引进科技含量高、适用性好、带动力强的新机具新技术,顺势而为、水到渠成地建设机械化粮食烘干中心、玉米青贮中心、航空植保中心等示范项目。推动保护性耕作示范区规模化建设,实施整镇整村推进,集中打造5处成方连片的持续高产高效示范区。推动维修中心规范化建设,率先建设5处设施完备、功能齐全、档次较高的区域性农机维修中心。推动农机安居工程和培训基地标准化建设,按照功能定位、设计方案、建设标准、颜色标识“四统一”的要求,高标准建设15处农机安居工程,加强市级农机化学校建设,推动县级农机培训机构规范化。
(二)开展“十镇百社千户”农机化示范创建活动。着眼于培育新型农机经营服务主体,激活农村生产要素潜能,开展“十镇百社千户”农机化示范创建活动,年内创建10个农机化示范镇,培育100个规模较大、管理规范、经营效益好、带动作用强的示范农机合作社,每个示范社作业面积超过5万亩,1000个作业面积超过2000亩的农机大户,推动农机化发展由点上突破向面上提升转变。推进农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建立紧密合作的利益联结机制,从设置基本台账抓起,落实财务管理制度。推进农机合作社一体发展,坚持以农机作业为本,鼓励开展农机经销、维修服务、流转土地、农产品加工多种经营,引导农机合作社由单一作业型向服务经营型转变。推动农机合作社联合发展,鼓励开展横向联合与纵向协作,成立合作社联社,探索发展农机作业公司,形成规模化、标准化、全程化的服务能力。推动社企合作深入开展,引导农机生产企业、金融服务企业等与农机合作社开展共建、实现双赢。
(三)开展农机安全监理进社区三年攻坚活动。按照合理布局、职能明确、管理规范、依法运行的建设原则,因地制宜地改建一批农机监理分站(中队)、整合一批镇农机站、新建一批新型社区农机安全监理窗口,争取利用3年时间,在全市新型社区建设20个农机安全监理服务中心和100个示范性服务窗口,构建起职能到位、设施完善、纵横交错、覆盖全市的工作网络,提升农机安全监理服务能力。把2014年作为农机安全监理进社区活动启动年,明确场地建设、人员配备、设施装备、管理制度四项规范化建设标准,打造一批标杆性服务窗口。全力推动农机安全工作重心下移、服务窗口前移,贴近新型农民需求,方便农机手就近挂牌、办证、年检,增强基层农机安全监管能力,推动监管措施落实到位,使全市“三率”水平超过70%。
五、积极推进科技示范创新,为加速农业全程和全面机械化进程提供动力保障
(一)加强农机化科技推广示范创新。坚持集成创新与示范推广相结合,加速先进农机化技术推广应用,引领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适应农业规模化、精准化、设施化等要求,引进胡萝卜收获、蔬菜精量播种、玉米联合青贮等国内外先进机具,加强土地深松、精量播种、航空植保、粮食烘干、玉米青贮等增产增效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机化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要以提高机械作业适应性为重点,推动作物品种选育、栽培制度和畜禽养殖方式的改进,形成农机农艺相适应的技术体系,提高农业生产标准化、规模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为农机化作业创造条件。集中连片实施农机深松整地项目,建立完善技术模式、作业规范和质量标准,改善耕地质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二)加强耕作方式示范创新。依托部级示范基地,开展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试验示范创新,引领一年两作地区保护性耕作向持续高产高效发展;集中力量,把试验示范成功的技术模式、组织方式、工作机制,向整村整镇推进,集中打造2个成方连片、标准化管理、规模化经营的保护性耕作示范镇,探索区域全面实现保护性耕作的途径和机制,完成保护性耕作面积90万亩。建设好农业部保护性耕作专家工作站和试验监测基地、开展技术创新试验研究,推动机具改装升级换代,提高播种质量和田间管理水平,形成 “秸秆处理、免耕播种、杂草病虫害防治、深松、种植模式、播种量、肥料管理、灌溉管理” 8项技术的高产高效技术体系,实现节本增效、培肥地力、改良土壤、改善生态的系统目标。集中连片实施农机深松整地项目,建立完善技术模式、作业规范和质量标准,改善耕地质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三)加强农机人才培训教育示范创新。以农机实用技术培训基地建设为重点,完善市、县、乡三级农机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建设基层农机实用技术培训基地6处。以农机教学管理规范化为重点,推进农机化学校规范化建设,创建省农机规范化建设重点学校3处。以农机培训信息化建设为重点,深化农机培训方式方法创新研究,完善标准化教学大纲3套,制作网络视频课程6个。以新购机农民培训为重点,培育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全年培训各类农机专业人才4500人次。以农机教师(教练员)素质提升为重点,建立农机教师能力提升机制,组织农机教师观摩教学竞赛,评选年度优秀教师。
(四)加强信息化管理示范创新。推进智能农机物联网建设,提高农机信息化管理水平。建设综合、高效、智能的管理平台, 配备视频会议(教学)设备和GPS定位系统等信息化装备,建设管理高效、服务便捷灵活的农机化网络平台。
六、巩固教育实践活动成效,为加速农业全程和全面机械化进程提供能力保障
提升改革创新能力。牢固树立进取意识,全面把握农机化发展的新形势,解放思想,勇于变革,敢于突破,不断推进基层探索。牢固树立创新理念,把创新的思维贯穿于农机化发展各个环节,以创新激发活力、增创优势。
提升善谋实干能力。认真谋划农机化发展的思路举措,合理确定发展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推进方式。组织农机工作观摩会,看变化、比项目、赛干劲、促发展,强化勇争一流的激情,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好工作落实。
提升调查研究能力。改进调查研究,增强调研的广度、深度和力度,继续组织系统优秀调研成果评选活动,实施重点课题调研制度,形成一批有价值、有分量的调研成果。
提升农机文化软实力。努力培育积极向上的农机文化,大力弘扬“务实、创新、卓越、奉献”的农机精神,组织农机系统才艺展示、读书交流、共筑中国梦征文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推动农机文化建设不断深入,集聚创新发展的正能量。
提升廉洁勤政能力。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建立健全防控廉政风险制度。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严格执行廉政准则,优化政风行风,始终保持廉洁勤政的良好形象。密切联系群众,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服务群众,使各项工作更接地气、连民心、惠民生,最大限度地实现群众对农机化的新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