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要闻

[访谈]青岛:严格监管补贴资金 保障农机化事业健康发展

作者:admin点击次数:1525发布时间:2016-11-23

编者按: 近年来,如何依法依规监管是农机部门面临的重大课题。青岛市探索创新监管方式,在保障农机化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廉洁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1月19日召开的全国农业机械化工作会议上,记者就如何强化监管工作采访了青岛市农机局局长陈志颖。

  记者:陈局长,您好,2015年青岛市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能达到多少?

  陈局长:预计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835万千瓦,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到90%。

  记者:您能简要谈一下青岛市是如何监管农机购置补贴和深松作业补贴资金的吗?

  陈局长:过去,我们按有关要求,只抽查部分补贴机具。实行“先购后补”的办法后,倒逼我们对购机者行为的真实性、合规性要进行全面审核。因此,我们对补贴机具实行带机核实、逐台审核,不留空白,做到了“见人、见机、见票”,实现了购机补贴工作监管全覆盖的目标。

  青岛市从2015年开始,以市级作业补助为主,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600多万亩耕地的深松整地任务。为做好这项工作,去年安排6000万元,用于补贴大马力拖拉机和深松机;3200万元用于作业补贴;120万元用于示范区建设。由于准备工作充分,在去年几十年未遇的干旱情况下,较好地完成了110万亩深松整地任务。

  深松整地工作政府支持,农民欢迎,农机手高兴,但难点在监管。我们因地制宜地探索多种方式的监管,对作业面积、深度等指标进行核实:多数区市安排了专项质检费,选拔组建了质检员队伍,配备了GPS面积测量仪、测量尺等检测仪器;有的区市采用新型智能化深松监测仪,实行“互联网+”在线实时监测;还有个别区市通过中介机构进行监管。去年底,我们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对3种监管方式进行了评估,发现在精准、效率和成本等方面,“互联网+”监管方式更有优势,2016年将在全市推广,实现监管由传统的人工为主向新型智能化的转变。

  记者:看来青岛市农机局对补贴资金的监管非常严格,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其他方面,有没有相应的监管措施呢?

  陈局长:我们重视风险防控,实现了对农机化项目资金的有效监管。在农机化项目管理上,出台了《投资指南》,厘清了市县农机部门的职责,从立项、实施、验收、绩效考核等主要环节上全程把关,把项目监管责任落到了实处。

  在内部财务管理上,青岛聘请了专业机构进行风控设计、流程再造,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规范了经费收支、专项资金等34项财务活动操作程序,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保证了我们日常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另外,我们把财务管理的监管延伸到农机合作社,举办了两期理事长和财务人员培训班,使农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有了新的提高。

  记者:谢谢陈局长接受我们的采访。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